I4Jo_SunnY
Always dream. Always explore.
Sunny的小站

现代西方哲学入门【2】尼采的永恒轮回与权力意志

全文11983字,阅读约需35分钟

一、前言

一晃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D 虽然一开始开这个系列的时候有想过坑会比较大,但没想到工作加上生活里一些拖拖拉拉的事会导致间隔这么久。不过不管怎么说,本鸽子也会尽力为自己把这个系列做完的~ :-P

那么上一章我们讲了克尔凯郭尔,今天我们接着来讲尼采。

当我们涉足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的思想世界时,我们仿佛又回到了19世纪末那个动荡而变革的时代,被称为“启蒙时代”的余波逐渐消退,而现代性的种子正快速生根发芽。在科技和政治变革塑造新时代的同时,尼采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代表作,对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一次颠覆。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道德和宗教的质疑,以及对超人(Übermensch)概念的提出,都标志着他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尼采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后来的时代里深刻影响了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

那么在本篇中,我们将简单的探讨尼采的思想,揭示他对于现代思想的深远影响。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1-1024x444.png

二、为生存增加重量

2.1 克尔凯郭尔与尼采

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形成了极为有趣的对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克尔凯郭尔无论如何的反对教会,他始终还是一位基督教思想家。而尼采呢,则是一位激烈的反基督教思想家。这两个人非常有趣,他们在面对着时代共同的问题上做出了相似的回应,但是在基督教这个问题上,他们却走了看似截然不同的路径。

克尔凯郭尔不但是基督教思想家,而且可以说是对20世纪的现代基督教神学有着根本影响的这么一位神学家。而尼采他的反基督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激烈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这两人又有太多的共同点,比如他们的文字都饱含激情、比如他们都对自己的时代痛下批判,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要给现代人的生存增加重量。他们所面对的,都是我们时代的虚无主义问题。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2-1024x510.png

如果大家稍微读了一点克尔凯郭尔和尼采,那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两个人是如此的相似而又根本不同。这是不是尼采受了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其实这背后也有一个比较巧合的偶然。克尔凯郭尔大概是尼采的父亲辈,而且一直是采用丹麦文写作,可尼采并不通丹麦文,所以两人一直没有交集。而尼采他的阅读面其实也很宽,他在与当时丹麦的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勃兰兑斯的通信中就被推荐了去阅读克尔凯郭尔。(勃兰兑斯也可以说是最早发现尼采的这么一位思想家)尼采也是在当时的回信中说计划去阅读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可是到1889年初的时候,尼采就疯了,所以他错过了阅读克尔凯郭尔的机会。但是即便如此,这不妨碍他们有着如此切近的思想风格。

2.2 最重的重量

我们说他们都面对着时代的虚无主义问题,他们都认为我们现代人的生存都有着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缺少生命的重量,所以他们要给我们增加重量。那么为此克尔凯郭尔做了非常有趣的思想实验,而尼采同样做了一个生存性的思想实验。我会将原文贴在下面,读者也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个思想实验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意味。我建议大家把自己带入,因为这段话本身他也就是用第二人称写的,尼采仿佛在对我们每一个人说话: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3-1024x476.png

这段话来自《快乐的科学》第341节,是著名的永恒轮回思想在尼采著作中的第一次表达,所以这则格言非常的要紧。同时,它还有一个标题,叫“最重的重量”。我建议大家记住这个标题,因为它关乎这篇格言的思想主旨。

那么它的要害首先在于一个词,“Dämon”,神灵或魔鬼这个词。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希腊语,但是在古希腊它其实没有后来的贬义。我们后来一般把它翻译成魔鬼,可是在希腊语里它其实就是神灵的意思。只是基督教在进入希腊化的世界并成为主流的宗教之后,Dämon才被贬低为魔鬼。所以尼采在德文中他只用了一个词,但这个词其实是有歧义的,到底是异教的神灵的意思还是基督教的魔鬼的意思呢。尼采把这个意思搬用过来来检测我们的生命态度。如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就像这个Dämon给我们宣布的消息所揭示的那样,如果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不发生改变,那么我们会把宣布这样一个消息的Dämon称为神灵还是称为魔鬼呢?这是尼采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正如格言中结尾的最后一句,“人生的永恒沙漏将不断翻转”——而你和它一起,尘土中的微尘,“你会如何”?重心在于“你会如何”。

2.3 永恒轮回·上

尼采这则格言也在翻转人生的轻与重,我们在这地球上都像一粒微尘,我相信目标读者应该也是深有感受。而关于地球本身,现代世界观告诉我们地球本身在茫茫宇宙中又只是一粒微尘,所以尼采把个体生命称为“尘土中的微尘”这个看似诗意的表达,其实有着严格的思想的规定,这就是“轻”的极致。可是如果我们能如此的肯定生命,以至于我们意愿自身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再来一次、甚至再来无数次这种复返,那么这个意义上每一个瞬间它就是永恒。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狄奥尼索斯的成长那是一段故事,但是这段故事被定格为了永恒的故事,他生命中经历的一切都被记入了永恒。如果我们的生命也像希腊诸神这样被如此的固定下来,那么我们将重新获得最重的重量,因为我们每一刻的生命它都有着永恒的重要性。

可问题在于我们真的能够如此肯定生命吗?大家可以拷打一下自己,我们难道不想出生在一个更好的家庭、珍惜曾经拥有而后又失去的朋友和爱情、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我们难道不想做出更多的努力、更好的选择吗?如此的肯定以至于意愿它再来一次,甚至是再来无数吗?即使少数人在节点上超常发挥,可是谁又能保证一生的幸运呢?如果生命有着根本无可摆脱的偶然性,那么谁又能保证下一次不是厄运,更不用说一些天灾人祸。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这些事件的旁观者,可是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我们亲人身上呢?如果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呢?这些都没有人能够保证。所以肯定生命乃至于热爱生命这样一些激动无数青年的尼采式话语其实它首先是一个深沉的思想命题,一个深沉的生存命题。也是尼采对上帝之死的回应,并且这首先展示的是上帝之死给我们留下的生存问题。

2.4 上帝之死

那么提到上帝之死,我们又打开了一个牵涉众多的话题。简单来说上帝之死所关系到的是宇宙的失序和人的失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代世界的自然观无论何种文明的差别,无论是东方的天道还是西方的上帝都为人类构建了一个有序的宇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漫无边际的世界,而是内在有着秩序,并且它是美的。所以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天文学它其实是数学,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在聆听宇宙的音乐,在聆听天籁。这里面都有这样一个大而美的Cosmos的思想,而人在其中占有一个介于动物和上帝之间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人天生的有着动物性,但也有向上帝或者天道去努力的这样的一个人生的使命。那这样的世界我们称之为“目的论”的,它对于人生的意义或是生命的重量问题是有回答的,也是有安排的。但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政治的兴起,瓦解了这种目的论的世界观。我们必须得说,因为现代科学和现代政治的安排,我们才有了当下世界的这种种富足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我们同时要看到现代世界的阴暗面,就是我们感到一种意义的缺失,而尼采思想的重要就在于他足够彻底,也足够严肃的面对了这个意义上的无神论问题。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4-1024x480.png

我们可能很多人都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恐怕没有足够彻底、足够深沉的去面对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没有任何的力量在担保这个宇宙的秩序,在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我们又如何能鼓舞生命的力量,去向往、去追求一个更高的生命的可能性呢?我们如何能不陷入虚无呢?所以尼采事实上在追问,如果我们活在一个根本无法摆脱偶然和无序,且没有宇宙性目的的世界,我们如何还能过上一种富有重量和激情的生活?这是尼采思想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一个根本的意义。因为尼采之前的思想家虽然也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在努力的重塑“目的论”,重新为我们规定一种先在的秩序。但是尼采他说,如果我们真的把上帝和上帝的阴影从这个世界彻底的排除出去,我们真的能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吗?我们真的能够活出有分量的生命吗?我们如何能够把上帝之死翻转为一场庆典,这是尼采思想的一个根本的话题。

2.5 悲剧开始了

在上文我跟大家分享了《快乐的科学》这本书的倒数第二节,也就是341节“最重的重量”这一节。那么紧接着这一节的是342节“悲剧开始了”也是本书的最终节,并且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尼采笔下著名的文学形象也是从342节开始下山,同时这一节呢也几乎原封不动的被挪用做著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前言第一节。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正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甚至可以说尼采写这部神秘的哲理诗篇就是为了传达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这个神秘的思想。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5-1024x461.png

可是查拉图斯特拉下山之后发现,上帝虽然死了,可是上帝之死投下的巨大阴影仍然没有散去。他下山的时候热情的宣扬“超人”,这个是尼采思想的又一个关键词。他的这个“超人”是一种以不竭的自我超越为生活方式的新人理想,可以说他的超人就是在上帝赋予人的这种超越性之外的另一种人类自我超越的生活理想。可他发现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失去了自我超越的欲望,他们单单的在追求舒适。如果说他们还有追求的话,那么他们所追求的只是痛苦的降低。所以当查拉图斯特拉宣扬超人的时候,他们感到很可笑。而当查拉图斯特拉转而宣讲末人的时候,他们说“查拉图斯特拉,超人我们送给你吧,你去超越吧,请把末人赐给我们”。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6.png

这是尼采对于我们时代的一个辛辣的讽刺,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开始转而吸引极少数的门徒和他一起走这个自我超越的道路。但是他后来发现,这些门徒也把超人误解为上帝的替代品,哪怕查拉图斯特拉他自己也才在后来醒悟过来,他发现他自己在开始的时候仍然没有真正走出上帝的阴影,因为他仍然把超人理解为一种在未来有待发生的决定性的事件。在这个意义上,超人对于查拉图斯特拉来说就是一个末世论的事件,仍然是一个基督教神学的阴影。查拉图斯特拉自己也仍然有待一次永恒轮回的意愿来完成生命态度的翻转,他需要肯定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他的超人学说的。

所以总体来说,永恒轮回对上帝之死的回应是要把目的论的世界观崩溃之后的变得虚无缥缈的生命翻转为“最重的重量”。

三、狄奥尼索斯的变形

那么上面我们大致介绍了尼采关于“最重的重量”的这则格言的上半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进入到这则格言的下半部分。

3.1 永恒轮回·下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7-1024x450.png

这里的Dämon就要翻译成“魔鬼”了,大家都知道尼采的话都有一些《圣经》的寓意在里头,我们也知道《圣经》就是好消息的意思,那么给我传达了这么糟糕的消息的声音,我们便称之为魔鬼的声音。

这段话也可以看到尼采的文字功底确实了得,这文字本身好像也在熠熠发光,好像在闪烁着永恒轮回思想的神性光芒。这里也涉及到了我们前文所讲的Dämon这个词的歧义,它涉及到希腊罗马的所谓古代异教的世界到基督教世界的转换,因此在西方语言里面它有两层语义。但是尼采在这里运用这个词它的歧义不是单单的语文学或者文化史问题,而是尼采摆在我们面前的生存性选择。也就是说两条道路都在向我们开放,我们既可能把这个声音称之为魔鬼诅咒它,我们也可能祝福它,将其称之为最神性的话语。

但更多人会选择将传达这个消息的称之为魔鬼,然后对之咬牙切齿。因为我们忍受不了如此这般的生命,我们怎么能够忍受我的生命要这样无数次的再来呢?哪怕再来一次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因为我们想要改变它。为什么我没有生来就具有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天赋;为什么我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为什么我不是想叔本华或者克尔凯郭尔这样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是吧,无数个为什么,这个无数个为什么的叠加就使得我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极为焦虑。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不要重蹈覆辙。我们把自己对于命运的不满乃至于憎恨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我们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命运,那么无论是对自己的态度还是对孩子的态度,这在尼采看来都是否定和怨恨生命的态度。当我们抱着这样一个态度的时候,我们注定忍受不了这个神性的声音。

可是生命态度的翻转并不是一件随性所欲的事情,生活中我们真的能够肯定生命吗?如果没有穿透迷障,那我们注定只有怨恨生命。反过来来说,在尼采看来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这样一种生命态度的转变。在这个意思上我们可以笑说尼采有一副高级的心灵鸡汤,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3.2 尼采思想的纯化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8-1024x525.png

那么要理解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格言中的“碾碎”这个词。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既然我如此的肯定去接受这个思想,为什么它会把我碾碎。稍微了解尼采的朋友大概读到这个地方都能够想起尼采的狄奥尼索斯精神,或者我们把他简化的称之为“酒神”,也可以是更准确的说法“葡萄酒之神”。那么在葡萄酒酿造的过程当中的,我们都知道它需要碾碎葡萄,要从中榨取生命的精华。在希腊神话当中,狄奥尼索斯也曾经经历过被撕碎,和耶稣一样经历过死里复活。而尼采的狄奥尼索斯精神吸收了这样的神话学要素,他的狄奥尼索斯精神是和阿波罗精神对应的概念

https://www.gnt007484.cn/wp-content/uploads/2023/12/ModernPhilosophy2-9-1024x416.png

在尼采这里这两位神祗其实也是代表了我们面对生命问题的两种方式。而这个生命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有限性问题。我们人和其他存在者的不一样,在于我们个体的有限性对我们成为问题,因为我们有着自我意识。其他存在者同样有限,但是这个有限个体的消失对它们不成为它们的存在问题。

阿波罗的精神是对个体的美化,不但美化个体,而且美化整个个体性存在的宇宙秩序。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古代的世界观,无论东西方,在这个意义上都是阿波罗精神的体现。那么这样经过美化的宇宙当中的个体存在者,他所富有的这样的阿波罗精神是冷静、是有秩序的、是强调理性的、节制的的古典的美。

而狄奥尼索斯精神恰恰相反,它是冲破个体化的沉醉。我们面对个体的有限性,这个意义上有着两条不一样的道路,阿波罗精神对于生命的安顿我想大家很好理解。可是冲破个体化,为什么能够带来有限性问题的解决呢?和阿波罗式的冷静不同,狄奥尼索斯精神讲究的是一种大欢喜的境界,我想喝过酒的朋友都有所体会,喝完酒之后那种陶醉,感觉自己就是神灵一般,或者感觉桌上的人大家是一个共同体这样。饮酒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秘仪,是所有人消解个体的有限性的差异而融为一个整体的这样的经验。一切个体存在者都有规定性,所有这些规定性的叠加,那就给我们所有人都设定了界限。有局限,不自由。而大欢喜之境就是抹去一切规定性,纵酒狂欢就是这种狄奥尼索斯式疯狂的喻像,我们可以尝试领会透为什么喝酒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快乐,那就是一个摆脱规定性、摆脱差异化这样的大欢喜之境。但我们要注意,在尼采这里纵酒狂欢只是一个喻像,我们千万不能把两者等同了。在尼采看来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狄奥尼索斯精神,其实是不需要纵酒狂欢的。因为纵酒狂欢的原因往往是我们的生命太痛苦了,所以需要放纵一下休息一下。

3.3 从个体视角到大化流行的转变

所以尼采说真正透彻的生命不用酒精来取乐,要紧的都在于这当中的“合一之乐”。饮酒狂欢是这种合一之乐的一个经验性的体现,而狄奥尼索斯精神是这种合一之乐的精神实质。尼采所谓的悲剧精神它的内在就是这样一种碾碎个体性,因此复归太一的大欢喜之境。这种欢喜不是个体性的欲望的满足所带来的,而是个体化的状态被冲破之后所发生的变形带来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这种变形,对此我想大家在生活中其实是有日常体验的,比如说当我们大合唱的时候、比如我们在球场或演唱会狂欢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生活中的这些个体性的规定遗忘了。这个时候我们是一个整体,都有这样一种自我的变形,好像有一种短暂的遗忘,然后大家融合为一体,那这种快乐它和日常的欲望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其实是两种快乐。

那么问题也跟随着来了,那这种大欢喜也是短暂的吗?一场球赛、一场演唱会、一次酒局都是短暂的,并且这种大欢喜是如何可能如果不借助这些外在形式的话,尼采说“这种透彻的生命态度基于视角的转换”。在《悲剧的诞生》当中有一句可能是被脱离开语境引用最广的话,“唯有作为审美现象,此在与世界才是永远合理的。” 这段话说的是这个意义上的悲剧精神就是完成了视角的转换,不只投入的生活,在此之外我们把自己的投入本身作为审美现象来看,和我们投入的生活拉开距离的观看。让观者这样发生了主体的变形,这里的关键仍然在于变形,变形之后和世界的原始艺术家融为一体。为什么叫世界的原始艺术家,因为世界本身就好像一个在不断地玩着造型游戏的艺术家,那这也就是进入狄奥尼索斯状态。所以我们得以获得一种把自身生命作为审美现象来观看的超越性视角,就是这样一种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真正根据。当我们没有发生视角转换的时候,那我们注定悲观绝望于生命的真相。朋友们可能会说我们生活中没有这么悲观这么绝望,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直面真相。而具有悲剧智慧能够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人,尼采说这类人既是诗人、演员,又是观众。这是因为他在这里所谓的审美眼光是用生命本身的眼光来看,我们生命的一切戏剧好像背后都有一个诗人,在书写生命戏剧的,在不断的玩着生命的造型游戏的世界原始艺术家,也就是生命本身;而即便拥有这种眼光的人,也仍然是生命这部大戏中的一个角色,因此是一个演员;可是这个演员毕竟能够拉开距离的观看,这个意义上他又是观众。所以尼采说真正透彻的生命是三位一体的,真正透彻的个体他同时是演员、观众和诗人。

尼采思想的内核是这样一种狄奥尼索斯的变形,可是狄奥尼索斯的变形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从早期尼采的悲剧精神纯化为后期尼采的永恒轮回的思想。永恒轮回思想不需要早期尼采的那些形而上学的预设(比如所谓的太一),可是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当我们意愿永恒轮回我们就在肯定自我的同时,肯定了使得这样一个自我得以可能的整个世界,尼采也在这个意义上把意愿永恒轮回称之为一场永恒的婚礼。

当意愿永恒轮回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也发生了变形,不再是那个孤独的个体。最孤独的孤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和世界本身融为一体的热爱命运者。意愿永恒轮回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自我成就,可同时它也是一种真正的自我献祭,要经过碾碎和变形是通过自我献祭,献祭于命运本身来实现自我成就。在这种极端的自我肯定当中,完成自我的碾碎与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

3.4 小结

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的内核我们说了是一种狄奥尼索斯的变形,这个意义上早期的悲剧精神和后来的永恒轮回思想它根本是一致的,尼采思想的转变其实是这样的一个纯化。那么经过这种变形之后,自我不再需要任何救赎,他能够接受任何的命运的给予,沉醉于大化流行,不再从个体的视角来衡量,而是从更高的视角肯定一切的发生。

四、尼采的权利意志

接下来,我们将引入尼采思想的另一个关键词“权力意志”。这个词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但是他的思想内核和永恒轮回一样其实是非常复杂晦涩的。但这两个关键词语其实又是根本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尼采眼中的生命的基本问题,还是早期的狄奥尼索斯精神,或者后来的永恒轮回思想,事实上都以一个古老的问题为核心,这个问题就是“自我”的问题。而权力意志这个思想词语它首先关系到的就是我们的“自我”。

4.1 生命的秩序

可以说尼采在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体现于他所表述的一种权力意志的自我观。在这个意义上的自我不是一个永恒保持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内在差异化的、内在自我超出的自我张力。不妨试想一下我们自身,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自我”往往是生活中最大的谜语。它是如此的不安,好像在保持同一性,但又在时刻变化,好像没有什么比我们的自我离我们更近,但好像我们也无法真的理解它。因为要深入的理解尼采,我们还需要深入的走进自我的迷宫,而自我这个关系到的尼采成熟时期的关键词“权力意志”其实通常是被误解的。

关于权力意志有很多的解释,比如对它做形而上学的误解、政治的误解,这都是非常流行的看法。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确实有存在论和政治哲学的意涵,可是我们要理解这个关键词就要看到它的最为基础的层面,这个就是自我内在的张力。尼采的权力意志在根本上讨论的是这样一个张力的结构,尼采说每一个意愿都有一个“命令-服从”的结构。比如我说今天早上7点钟我要早起、我要认真读书,或者晚上10点钟我一定要上床睡觉了、不能打游戏不能熬夜了。这就是我的一个意愿,那么这里面就有“命令-服从”的结构,我们的自我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内在的分裂的。

尼采揭示了这样一个内在分裂的自我结构,因此他的权力意志与叔本华的意志根本不同。虽然我们一般都把他们两个人称为“唯意志哲学家”或“意志论哲学家”,但其实他们的意志概念是根本不同的。权力意志也不是在生存意志、知识的意志、真理的意志或者求财富的意志等等意志之外还有一个权力的意志,权力意志讲的是意志本身带有的这样一个权力性的结构。它不是同一性的,而是注定差异化的。叔本华的意志是同一性的,无论是你的意志还是我的意识,甚至是动物、石头的意志,他们都是同一个意志,因为意志和表象的不同就在于要把表现得各种差异化的结构给去掉,那么剩下来的就是那个就是没有目的且无限涌动的意志。这个意志只是“一”,所以它根本上同一,因此叔本华的意志确实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性质。而尼采的意志它的同一性仅仅在于这样的一个自我超出、自我命令、自我服从的结构,那么在生活当中它的表现当然是差异化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每一个阶段的生命所追求的东西不同,那这就都使得权力意志的现实表现是差异化的,相同的只是这个形式结构。这个结构也必定落实为具体的内容,而它具体的内容在不同的生命类型和文化类型里会有极为不同的呈现。所以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它精彩的地方就在于这里的差异化,因为差异化而会转变为它的类型学的描述,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路向与价值的追求,所以它有不同的类型学。同样,生命也是如此。所以尼采的写作可以是高度文学化的,他对于耶稣、对于苏格拉底、对于瓦格纳、叔本华的塑造,以及最终对于他自己的塑造都是类型化的,背后都是他的权力意志的学说。他也由此打开了灵魂的迷宫,看到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命令-服从”的结构。

因此尼采的权力意志概念首先是一个心理学或是用希腊语的词根来理解的灵魂学的概念,因为所谓Psychologie或Psychology这个词,它的这个词根叫Psyche就是灵魂的意思。这个后期的尼采也往往自称为灵魂学家或心理学家,因为他试图发展出一种系统的权力意志学说,他关心的是灵魂内在的秩序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尼采又把自己理解为道德学家。因为道德在这个意义上就是生命的秩序,或者用尼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价值问题。后期尼采所谓的“重估一切价值”,就是权力意志学说的一种具体发展。尼采当然不是从普通的理性规范来理解道德的,他采取的是生命艺术的视角。在他看来,道德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安排自身生命的问题,这是一个艺术性的问题。生命何以需要这个艺术呢?因为人性的生命是有着自我意识的生命,我们和动物的不一样在这个地方。而自我首先是自我关系,是命令和服从、价值和秩序的问题,那么尼采的道德观念当然也关系到社会秩序、关系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首要的其实是我们内部的统治关系,所以我把对权力意志做一种政治哲学的解释称为误解的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虽然尼采讲的是统治,但他首先讲的其实是自我内部的统治关系,是我们生命秩序的问题,其次才是外部的问题。那么之所以称为生命艺术是取艺术的造型的意义,这个意义上我们生活当中奉行什么样的道德、我们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生命以一种造型,我们要活成什么样的一个人。而这个意义上的生命艺术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政治”,因为它是一个命令服从的结构,它是一个内在的统治关系。不过这个也是不同于我们当下流行的福柯、阿甘本意义上的生命政治,他们讲的根本上还是社会关系的层面,而尼采的生命政治首先是自我关系,只有从自我关系出发对于社会关系的思考才进入尼采的视野。尼采也不是不关注这个维度,他也有过大谈文化问题、大谈社会、政治问题的时候,但是对于他来说首先都落脚在个体的生命秩序上面。那么关于个体的生命秩序,我们知道尼采那里有一个基本的区分,就是我们上文所讲的肯定生命还是否定生命的问题,那么这个关系到我们最高的价值。尼采所着重的首先是个体内部的生命政治关系,用他后来惯用的语言来说,就是价值问题或者生命的等级秩序问题。我们结合前两章所谈的内容,尼采说现代人的问题就是我们不愿意再忍受痛苦,因为痛苦的意义问题没有了回答,那么这个时候生命就开始失去了重量。而当尼采重新谈等级秩序问题的时候,事实上他也是在重新的鼓舞我们生命的力量。

4.2 生命的道德

那么要深入理解尼采的权力意志思想就有必要谈他所勾勒的两种基本权力意志类型:主奴道德道德谱系学

首先我们谈主奴道德,尼采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道德上的奴隶起义,指的是原先我们人类所有的一种主人道德后来被奴隶道德推翻了。那么道德上的奴隶起义首先关系到的是道德语法的转变。主人道德以自身的优异为“好”,把不如自己的人称为“差”,也就是说主人道德的评价关系到的是品质的优异,那这个意义上的主人道德大体对应古代世界所谓的德性伦理。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生活中也会用品质的问题来评价事物,一把刀削铁如泥我们会说这是把好刀,而一把钝刀则被称之为质量很差是低劣的,那么主人道德就用这样的一种眼光来看人和人之间的差异。

而奴隶道德首先不是主动的从自身设定价值,这是它和主人的一个重大差别。主人是首先肯定自我,然后把不如自己的人依照等级给他划定差劲的程度,但奴隶是被动对主人的力量的强大和价值的自信做出反应,所以奴隶道德不是从自己的“好”开始,而是从他人的“恶”开始。这个他人指的就是那个强者、那个主人,主人所自诩的“好”被奴隶称为“恶”。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有趣的道德语法的转变,同样一件事我们有不同的命名,在不同的命名当中给他不同的评价,这个就是尼采说的道德的价值的问题。那么相应的主人所贬抑的“差”,也就是奴隶自身的特质,奴隶也会进行新的价值重估。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这个主人可以是有怒气就发出来的,而奴隶不敢发脾气,但在奴隶的道德眼光看来它变成了善良,只是他不愿发脾气。这里面的价值重估不是简单的颠倒主人道德的好坏或者“好与差”的评价,而是更换了道德语法,因此弱者并不等同于奴隶。弱者完全可以接受主人的好差价值语法,并通过主人的价值评价形成自己的视角。他可以向往、仰望、乃至崇拜强者的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古代世界的奴隶绝大多数都只是弱者而不是尼采意义上的奴隶,因为他们接受的是强者主人的道德语法。而只有当弱者接受了这一套善恶价值的语法(首先把强者称为“恶”然后把自己称为“善”),那么这个时候他才称为尼采意义上的奴隶。

强弱是天生的,但是奴隶还是主人,在尼采这里它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这套价值语法之所以是善恶价值的,是因为它在行为的背后设定了行为者,所以评价的重心悄然的发生了转移。从这件事干的对还是不对的行为本身的优劣,转移到了行为者动机的善恶。用伦理学的术语来说这大约对应古代德性论向后世义务论的转变。

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德性”语言的变乱,因为最基本的道德语法发生了变化。虽然我们还用相似的词语,我们还用“德性”这样的词语,但是它的意思发生了转变。有关尼采意义上的奴隶我们还得补充说,就我们对自身和他者的评价难免着眼于动机而言,我们恐怕也有奴隶的视角。我们在读尼采的时候往往很容易代入,尼采讲主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主人,好像觉得我们离奴隶很远,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我们真的能够摆脱奴隶道德吗?我们是不是也会用善恶价值来评价自身和他人呢?尼采意义上的奴隶不但不等于弱者,而且也不局限于奴隶制的时代,奴隶只是它的一个名词。它不局限于作为社会阶层的奴隶,甚至于强者后来也成了接受奴隶价值的语法的奴隶。这才是道德上的奴隶起义的真正本质,就是强者接受了弱者转变为奴隶之后的这一套价值语法。所以奴隶对于尼采来说,只是一种被动性和否定性的价值评价方式,说到底在于我们的自我理解的方式。尼采用了大量的文化史、语言学、道德的、政治的例子,给了人很大的迷惑,但其实本质上他谈的是我们的自我关系。在尼采看来,人类在文明史初期还是主人道德占主导的时代,那么后来漫长的文明史都是奴隶道德占主导的时代,人类被否定自然和怨恨生命的价值观所统治。那么这也重又回到了我们之前讲的永恒轮回的思想,意愿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在这个意义上是人类的权力意志重新恢复了健康的形态。

在1887到1888年,晚期尼采因此有一个“重估一切价值”的计划,他要从自己所确立的新的神性——也就是生命本身的神性或者肯定生命者经过那一道碾碎经过变形之后所散发的那样的一种肯定一切的神性,去重估过往的价值。我们可能会觉得尼采你说的很好,但是我们没有人能够做到,谁能够真的肯定生命中的一切呢?尼采说没有关系,我这里给大家确定的是视角,如果我们把它作为最高的价值,我们就有必要对于人类迄今为止的道德价值做出重估。尼采在这个意义上又自称为非道德主义者,这是非道德主义者的真正含义——不是不讲道德,而是要以肯定生命的态度来颠覆否定生命的道德语法

4.3 小结

最后我们做一点点小小的总结,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我们说首先它是一种打开自我迷宫的灵魂学说,尼采由此重估了人类迄今为止的道德理念。尼采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但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精神财富。尼采一生寂寞,在1889年他疯了,疯了之后一疯成名,被追捧为世纪末的精神殉道者,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又被解构西方传统的思想家们发掘为后现代的思想大师。虽然经历百年的风风雨雨,尼采仍然正当其时,我认为我们人类未来的思想史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如何继承尼采的思想遗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和尼采一道去面对我们当下的生存。

没有标签
首页      学习      现代西方哲学入门【2】尼采的永恒轮回与权力意志

发表回复

textsms
account_circle
email

Sunny的小站

现代西方哲学入门【2】尼采的永恒轮回与权力意志
全文11983字,阅读约需35分钟 一、前言 一晃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D 虽然一开始开这个系列的时候有想过坑会比较大,但没想到工作加上生活里一些拖拖拉拉的事会导致间隔这么久。不过不管…
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
2023-12-05